7月10日上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大健教授受邀参加河南省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论坛暨河南科技学院百农讲坛启动会,并作题为“大豆耐盐碱高效高产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的主旨报告。报告会在行政楼308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宋亚伟、副校长胡铁柱、农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学科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报告会。会议由农学院执行院长胡海燕主持。
张大健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些年我国大豆进口依赖性强,自给率不足20%,成为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农作物。我国作为大豆的起源中心,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野生大豆种质的优异基因资源,构建了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并鉴定到影响大豆开花和侧枝发育的关键基因。此外,为了更好的利用盐碱地和保障我国大豆生产,挖掘了盐胁迫响应基因。相关研究成果为大豆分子育种设计提供重要资源,为大豆产能提升和种业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胡海燕在总结中强调了充分发挥优异种质资源对大豆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张大健教授团队在种质资源利用及耐盐机制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希望学院师生从张大健教授的报告中汲取宝贵经验与养分,激发科研兴趣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张大健教授简介:张大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现任山东省现代农业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大豆品种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围绕大豆产量、品质相关农艺性状的驯化规律与分子机制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深入挖掘大豆优异基因资源,阐明优异基因调控产量与品质性状形成的作用机制,构建产量及品质性状调控网络;开发了高产与品质优异基因的功能标记,并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建立高产株型育种与优质高产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大豆分子育种设计提供重要资源,为大豆产能提升和种业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图片/张沁斌 初审/胡俊美 宋普文 复审/朱启迪 终审/胡海燕 于江傲)
上一条:河南省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论坛学术报告(七):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下一条:河南省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论坛学术报告(五):杂交小麦产业化
【关闭】
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 Email:nxy@hist.edu.cn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040337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