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是我校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由始建于1949年的农学系发展而来,历经学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办学时期。2001年农学、生物工程两个专业合并成立生命科技学院。根据目前学科专业发展需要,2022年恢复成立农学院,2023年4月农学院独立运行。
学院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设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职教师资培养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有作物学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农艺与种业专业型硕士点,其中作物学科是河南省省级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点、省级重点学科。2022年,作物学科支撑的农业科学、植物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15000多名优秀专业人才,涌现出张新友、胡瑞法、霍好胜、杨法谊等一大批知名专家、企业精英和优秀管理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870人,硕士研究生12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具有博士学位人数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2%,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17%。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中原学者2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15人,硕士生导师58人。学院聘请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81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5项,培育并推广作物新品种80余个。其中黄光正教授主持培育的百农3217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杰出人才获得者、中原学者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矮杆多抗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矮抗58的选育与推广”于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推广3.6亿亩,新增效益300亿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了“百棉”系列棉花品种13个,累计推广3000万亩,新增效益30亿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示范种植;欧行奇教授培育的百农207小麦新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成为“中原第一麦”。杂交小麦研究取得关键性突破,正在生产示范;利用作物编辑技术在小麦不育系、恢复系选育、抗除草剂品种筛选及转基因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阶段进展。培育的百农4199、百农607、百农5819、百农8399等小麦新品种正在推广种植。陈士林教授培育出“百玉1号”、“百玉393”等系列玉米新品种8个,表现突出,正在转化应用。累计作物品种成果转化直接经费1.26亿元。
学院入选参加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建有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中心、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等研究平台,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建立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合作共建“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 Email:nxy@hist.edu.cn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040337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