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小麦中心”团队张金龙博士于2024年7月29日在BMC Plant Biology(中科院二区Top,五年IF:5.2)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wheat-Thinopyrum ponticum disomicsubstitution line DS5Ag(5D) with new gene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powderymildew and leaf rust”的研究论文。
白粉病(由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Bgt)引起)和叶锈病(由Puccinia triticina(Pt)引起)是两种广泛流行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n =10x = 70)含有高抗这些病害的基因。本研究以百农矮抗58为背景,培育出了一个小麦-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DS5Ag(5D)。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单链寡核苷酸探针套-荧光原位杂交(ONPM-FISH)和分子标记技术对该代换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普通小麦中的一对5D染色体被长穗偃麦草的一对5Ag染色体所取代。共鉴定出28个外源染色体特异性标记,其中有22个为共显性标记。同时,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对该代换系及亲本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其外源染色体身份。该代换系整个生育期均免疫白粉病,成株期高抗叶锈病。通过对代换系和5个易感白粉病普通小麦杂交,构建了5个F5分离群体。对这5个F5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代换系的抗病基因位于5Ag染色体,且在不同小麦背景下对两种病害表现出稳定的抗性。结合多小种抗谱鉴定和诊断标记(与已报道的长穗偃麦草抗性基因连锁)分析,表明5Ag染色体上含有的抗病基因为新基因,分别命名为Pm5Ag和Lr5Ag。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茹振钢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河南科技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顶尖人才培养计划和河南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资助。
图1 PY5814及其亲本的FISH/GISH核型
图2. PY5814及其亲本的分子标记分析
图3. PY5814及其亲本的抗病性表现
上一条:我院李景辉博士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下一条:农学院吴晓军博士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关闭】
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 Email:nxy@hist.edu.cn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040337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