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淮海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农业大学王桂凤教授应邀请在河南科技学院第二期“百农讲坛”上作题为“玉米胚乳发育与储藏物质积累”的主旨报告。报告会在12号楼708会议室举行,农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学科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报告会。会议由小麦中心副主任董娜主持。
王桂凤教授从一个玉米粉质胚乳突变体o18入手,通过图位克隆、等位突变测试和功能回补实验等,筛选到一个编码具有DHBPS和GCHⅡ活性的双功能酶的基因ZmRIBA1,研究证实该酶是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起始酶。研究不仅揭示了质体合成营养物质维生素B2、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核DNA复制三者相互联系、协同适应的分子机制,还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王桂凤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通过进一步优化ZmRIBA1基因的表达,有望提高玉米籽粒的储藏物质积累,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董娜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王桂凤教授的报告,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希望我院师生从王教授的报告中汲取宝贵经验与养分,激发科研兴趣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王桂凤研究员简介:王桂凤,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农业部神农英才等。2008-2017年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工作。2014-2016年在瑞典农业大学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博士后研究。2021年,任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2024年,任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玉米和拟南芥种子储藏物质积累及早期发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在玉米品质产量调控和胚后生殖障碍表观调控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在DevelopmentalCell、MolecularPlant、PlantCell、Trendsin Plant Science、PlantBiotechnology Journal、NewPhytologist等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
(图片/邓佳乐 初审/吴向远 宋普文 复审/朱启迪 终审/胡海燕 于江傲)
上一条:农学院举行科研论文写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第二期“百农讲坛”学术报告(十):移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及大白菜遗传改良应用
【关闭】
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 Email:nxy@hist.edu.cn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040337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