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管理队伍
  • 师资队伍
    • 双聘院士
    • 中原学者
    • 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
    • 教授
    • 副教授
    • 高级实验师
    • 教师名录
  • 学科专业
    • 专业简介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科研平台
    • 标志成果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党建动态
    • 组织发展
  • 团学工作
    • 团委
    • 学生会
    • 团学活动
  • 校友风采
    • 优秀校友
  • 下载中心
    • 教学
    • 科研
    • 党建团学
学院新闻
>教学动态
>科研动态
>社会服务
>团学风采
>就业信息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我校召开百农系列小麦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理解析
2024年01月12日 16:49 (点击数:)

为进一步加强作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切实提升学科内涵建设质量,1月11日,我校在行政楼206会议室召开《百农系列小麦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理解析》课题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教授、新乡学院原校长刘兴友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一婧研究员、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安国勇教授和河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李浩教授5位专家共同参与研讨。会议由副校长胡铁柱教授主持会议。农学院茹振钢教授、欧行奇教授、相关负责人和小麦育种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胡铁柱主持。

胡铁柱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介绍了我校百农系列优异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并恳请专家为学校百农系列小麦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理的解析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茹振钢教授系统介绍了我校从辉县红、百农3217到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等优异小麦品种的特性以及目前利用远源杂交创制小麦新种质的一系列进展,并提出百农系列品种的高光效、广适和抗逆的机理解析已成为目前育种理论的卡脖子问题,亟须专家在此机理解析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欧行奇教授详细介绍了我校目前大面积推广的百农207、百农307和百农607小麦新品种的特性,指出这些品种很好地协调了亩穗数与穗粒数,矮杆与高产的矛盾,但其高产的理论机制解析方面需要专家进一步给予指导。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茹振钢、欧行奇教授的介绍汇报,一致肯定了我校“百农系列”小麦品种在保障全国粮食产量和生产安全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百农系列小麦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理进行解析具有重要意义。专家分别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如何解析百农系列小麦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理给出了宝贵建议,并表示希望今后开展合作研究,推进百农系列小麦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理的解析。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给我校小麦基础研究指明了方向、路径,对我校作物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宋普文  初审/宋普文  复审/ 朱启迪   终审/ 胡海燕、于江傲

上一条:农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一)

下一条:复旦大学张一婧研究员来农学院做学术报告

【关闭】

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 Email:nxy@hist.edu.cn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040337

关注我们